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就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向業內征求意見,并首度明確普惠保險的范疇,該類保險產品包括普惠性質的保險和專屬普惠保險兩種保障形式。具體來看,普惠性質的保險主要包括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城市定制醫療保險(俗稱“惠民保”)、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農業保險等。此外,保費或保額相對較低的意外險、健康險、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等產品與服務也被納入了普惠保險范疇。
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普惠型保險產品,征求意見稿中普惠保險的產品范疇更廣,這將推動市面上的普惠保險產品擴容。當前,普惠保險市場依然存在服務廣度、深度不夠,創新不足等問題,保險供給與公眾的保障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進行產品創新、豐富產品體系成為保險公司亟待突破的關鍵問題。
發展普惠保險,需要提高農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保障水平,改善特定風險群體保險服務;需要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主體的抗風險能力;需要積極參與重點領域的風險保障,鼓勵發展專屬普惠保險產品等。這三方面內容既是發展普惠保險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從政策方向上看,“鼓勵發展專屬普惠保險產品”尤為受到各方關注,因為征求意見稿不僅給出了保險公司開發專屬普惠保險產品的基本要求,還給予了特殊優惠政策。具體來看,按照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創新開發的專屬普惠保險費率水平應低于普通保險產品費率水平。同時,險企在申請專屬普惠保險產品審批或備案時,還須提供該類保險的業務方案,對產品設計、保障對象、定價、投保方式、預期效果和風控等舉措進行詳細說明。
在優惠政策方面,監管部門也會優化專屬普惠保險償付能力的計算規則,降低專屬普惠保險產品的資本占用,完善該類產品的費率調節機制等。顯然,這一政策導向將進一步提升險企開發專屬普惠保險產品的積極性。
從長遠來看,普惠保險業務不是“一陣風”更不是“一錘子買賣”。保險公司應明確普惠保險業務牽頭部門,建立推動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機制,還要建立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強風險識別和防控等。從風險控制角度看,發展普惠保險既是創新機遇也同樣面臨挑戰,若想在這一業務上走穩走好,在戰略上要樹立長期科學的業務發展理念,在戰術上要建立起穩定可持續的盈虧分擔機制,才能避免賠本賺吆喝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公司還可以嘗試建立專屬普惠保險產品定期回溯機制,及時優化調整產品設計,實現持續穩健經營。保險公司參與政府主導的專屬普惠保險業務,可在“惠民保”業務的基礎上,探索與政府部門的分工合作機制,進而促進普惠保險業務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新金融”書寫“山海情”—建行福建省分行服2023-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