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龍年必是生育“大年”。僅是過年這幾天,大連就出生400多龍寶寶,逼得婦產醫院機關樓都搬了,為的就是給產婦們騰地方。生育旺年還有一個群體被炒成天價,就是月嫂,掛個星戴個牌的,一個月五六千都打不住,更有人放出風來,今年月嫂行情緊俏,生寶寶的得趕緊預約,晚了恐怕都找不到人。先不說天價月嫂能否價質副實,透過這個應咱內需而生10年左右迅速竄火的新職業,真是慚愧,它讓女人當媽的能力都退化了。沒有月嫂就不能照顧孩子了?
自古以來,生與養都是兩種概念,僅孩子降生這一個月,就能讓夫妻兩人角色轉換上個臺階。有人說,這不是累不累的事,實在是全家老小看見這個小東西就麻爪。其實不然。拋開經濟條件好壞,在婦產醫院里,雇月嫂的不少是年輕夫婦,結婚后他們基本跟父母搭伙過日子,做飯已是高難度動作,老媽如果不給力,就得指望月嫂了。不過,醫院里婚齡長一些的產婦則以自己照顧月孩的居多,尤其是35歲左右的媽媽,對雇月嫂還很排斥,“我就是享受跟孩子相處的這個過程,要是都用別人照顧,得錯過多少美好的感受。”說這話的,不少是女主持人、女企業家級別的人物。看看,這境界多不一樣啊。
也別怪電視上說,現在的女人除了眉眼、三圍在高科技的助力下越來越女人了外,這持家本事可是滑坡得厲害,還有人以“不會干”為榮。要說這就是被自己慣的,我舉雙手贊成。一高中堪稱班花的女同學在嫁到英國后,包餃子蒸饅頭全都挽袖子就來,4年生兩兒子,都是夫妻倆自己帶大的。不是人家條件不好,人家說傭人怎么能幫你照顧孩子呢,當媽的就是要自己經歷這些,“都不好意思曬,實在是周圍比咱能干的媽太多了?!?/P>
與其為貴到離譜的月嫂埋單,不如靠自己早先進入角色。婦幼保健院的教人怎樣當媽的課程都是免費學,以咱現代人的腦瓜子肯定一學就會,如果能拽上老媽婆婆一起聽幾耳朵,還能增進感情呢,以后也省了為養孩子的細節問題生摩擦。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