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父母來臺需要等14年?兩岸通婚大退潮的背后全是淚
1987年兩岸恢復民間往來后,通婚人數逐年增加,2003年時曾達3.4萬對為高峰,自此后逐年遞減,2014年跌破1萬對,2018年僅存6千多對。娘家在上海的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徐莉以自身經驗表示,在臺灣的陸配約38萬人,因大陸經濟崛起,現在可能只有一二十萬長期定居臺灣,認為自己或下一代在臺灣看不到前程,回大陸娘家發展者大有人在,這些都是兩岸通婚出現退潮的原因之一。
以下內容摘自中評網:
生長于上海的徐莉1990年嫁到高雄,目前開了一家上海家鄉風味的小館子。她表示,姐妹們從大陸嫁來臺灣需花6年取得身份證,之后再住5年,若父母年滿70歲,可依“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第16條第2項第1款規定向臺當局“內政移民署”提出長期居住申請,經審核等待,每年僅開放60人的配額。她申請就得等上14年,等真的通過雙親也不知道還在不在,期盼臺灣的執政黨能思考加速審核作業,放寬長居名額。
徐莉表示,當前兩岸通婚不比昔日“興盛”,甚至可用“衰退”形容。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2008年至2016年時國民黨馬英九當局執政,兩岸開啟和平交流,陸配姊妹在臺深刻感受到臺灣當局與大陸官員對我們的關切。如今2020大選已經落幕,期盼執政的民進黨能“厚德載物”,不要“逢中必反”。
徐莉指出,陸配嫁來臺灣要6年才能取得身份證,比其他外籍配偶4年更久。加上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飛快,每次他回上海都感受到上海的突飛猛進。她不是要刻意比較兩岸的制度與發展,但臺灣既然是民主體制,民進黨2020大選也贏了,應該要用更寬闊的心胸照顧在臺的陸配姐妹。
徐莉說,陸配在臺約有38萬人,但現在可能只有一二十萬長期定居臺灣,畢竟大陸經濟市場崛起,很多陸配很獨立,或多或少會往返兩岸做點買賣生意。我們期待臺灣社會對于陸配能有更多包容。
觀察兩岸通婚出現退潮主因?
徐莉分析,大陸經濟發展,生活條件和軟硬體建設大幅提升,很多二、三線城市也有長足進步,機會很多,但臺灣經濟發展停滯很長一段時間,加上藍綠政黨對立嚴重,不少人厭惡這樣的社會氛圍,認為自己或下一代在臺灣看不到前程,選擇出走或回娘家發展的更是大有人在,這些都是兩岸通婚出現退潮的原因之一。
徐莉舉自己的例子說,母親每年冬天都會從上海來臺依親,根據規定一次只能待上3個月,且一年只能兩次。但母親今年已78歲,她希望把母親接來高雄居住,但申請長期居留得排上14年,幾乎是“不可能”,她希望能替姐妹們爭取權益,而非讓陸配權益淪為臺灣政治斗爭下的祭品。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鼓勵線上祭祖自己卻去掃墓?臺"內政部長":不去2020-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