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供圖
這是“仙醫小胖”入職以來的課堂“首秀”——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實驗教學助手‘仙醫小胖’。今天的課堂思政環節,我要為大家介紹我國著名的高原醫學專家吳天一……”隨之而來,吳天一院士無私奉獻、愛崗敬業故事的講述便在教室里清晰回蕩,同時還輔以珍貴的影像資料展示,最后是對吳院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跡的概括……
在座的同學,由新鮮好奇、忍俊不禁到全神貫注、津津有味,而正在條分縷析、娓娓而談的授課者——“仙醫小胖”,則是一位造型呆萌可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這是前不久發生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的基礎專業課——機能實驗學課堂上的一幕。這堂課,也使這位職場新銳——“仙醫小胖”在校園內外備受關注、圈粉無數,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將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技術植入實驗教學,通過改革教學的路徑、形態和方式來拓展教學空間,提升教學質量是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靈感來源。”承擔項目指導任務的王濤老師告訴記者:今年年初的中國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上,提及使用語音人工智能處理問題的方法。“由這一方法延伸,我們有了將機器人引入課堂的想法,以此來實現語音人工智能服務從‘虛擬’向‘實體’的轉換”。
和其他職場新人一樣,初來乍到時的“仙醫小胖”,處處表現出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和對新任務的無從下手——雖然經過了各個部分的初步改裝、調整和訓練,但是要與一個能夠完成“回答大量專業問題,甚至代替老師進行課后答疑”任務的真正大學課堂助教相比,“仙醫小胖”的確還存在距離。
最突出的問題,是“他”對命令識別的局限性較大,只能識別長度為“4至8個字”的語音內容;另外,醫學生的專業問題解答通常都比較長,“要讓學生站在‘仙醫小胖’面前足足幾分鐘來聽他回答,顯然不大現實。”
于是,進一步開發、充實并完善各項功能,提升“仙醫小胖”的“專業素養”就成為“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團隊師生亟待解決的問題。負責“仙醫小胖”入職培訓的團隊,由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王濤、李帆老師帶領8名本科生組成。
結合機能實驗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實際要求,團隊為“仙醫小胖”量身打造,設計“職業規劃”。
團隊的目標,是將“仙醫小胖”打造成能夠實實在在促進同學們學習的教學助手。為實現這一目標,團隊充分發揮各個成員的智慧和創造力,定期討論主要工作目標和執行結果,通力合作達成各項既定任務,而后再進行自我評估。
在團隊的設計制作中,需要講解的課堂知識要點,都歸納在“仙醫小胖”的顯示屏上展示;詳細的解答,放進專門開通的“仙醫小胖”公眾號里,供同學們以關鍵詞形式隨時查詢參考;冗長的文字,則替換為圖片或思維導圖,既提供了形象思維,也能通過“仙醫小胖”投影供課堂上講解、學習。
“放置于校園公共區域的展板上,我們時常會更新‘仙醫小胖’的新功能、新內容。”團隊成員李雨辰介紹:臨近考試,團隊還會總結章節要點充實進“知識點解析”模塊,“同學們可以通過線下向小胖提問,或是從公眾號下載兩種方式,獲取這些資料。”類似于“機能實驗學基本操作視頻”等校內已有資源,也會通過“仙醫小胖”及公眾號發布,供同學們參考。
“‘仙醫小胖’是國內高校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課堂的首例,沒想到他的亮相如此‘高光’。”王濤說,目前,“仙醫小胖”已經實現了自行充電移動、實驗中心導航、學習內容答疑、反饋意見收集等多項功能,而“小胖課堂思政”僅是這一系列嘗試的最新進展。
機器人講知識點、老師引導互動,作為課堂上的新成員,“仙醫小胖”通過視頻、語音交流、問題解答等方式,實現了教師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新穎授課模式,同時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問題答疑和知識點宣傳鞏固。“教學與實驗同步,課堂形式更加生動,學生更容易接受。”王濤表示。
除了學習功能,多才多藝的“仙醫小胖”還會跳舞。團隊成員為“他”編排了幾段簡單舞蹈,同學們可以在學習之余觀看小胖表演,舒緩壓力。“‘仙醫小胖’和大家的互動表現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他。”有同學告訴記者:有時,大家會試著給“他”下命令或是聊天,聽不懂時他就會插科打諢,“給課堂增添了活力”。
“仙醫小胖”寓意別致。其中的“仙”字,源于同學們口中的“仙(西安)交大”,“醫”字則體現了“仙醫小胖”為醫學事業作出的貢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帶點神韻、沾些仙氣。”正像李雨辰所說:“‘仙醫’非同于一般的醫生,他能夠‘生死人、肉白骨’,這也是我們對小胖及小胖服務的對象——西安交通大學醫學生的期望。”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學校作業多和課外班多 8成受訪家長擔憂孩子睡2019-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