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分享

      減負,這個在中國教育領域屢引爭議的話題,最近又火了。

      因為朋友圈里的一條爆款文章喊出“減負=制造學渣”,這一話題似乎又變得無解。

      孩子的無奈,家長的焦慮,學校的糾結,輿論的爭執不休……讓孩子擁有可以“蕩起雙槳”的童年,怎么這么難?

      從“快樂童年”到“輔導班搶位”:考試面前人人平等

      雙十一還沒到,南京5年級學生家長楊勁松已經提前感受了一把“限時搶”的氛圍。

      經考核,兒子符合輔導班的要求,可以從提高班升到尖子班。但學位有限,能不能升,還要看他這位爸爸的手速和家里的網速夠不夠快。

      楊勁松打開APP,盯著時鐘的秒針,“咔噠”,時間一到,手指瘋狂地點擊“搶位”,僅幾秒,所有的位子都沒了——26:1,這是當天的爭搶比例。

      從事金融行業的他買東西會貨比三家,爭取最大性價比。可是給孩子報輔導班,他不挑老師不挑時間,搶到哪個上哪個。

      這樣的自己,是4年前的他想象不到的。

      彼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減少小孩以后的障礙。后來發現,孩子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不僅是分數,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挫折,以及克服困難后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是不能替代的。

      轉變還來自同輩競爭。楊勁松介紹,南京市不同區教育水平不同,民辦學校更是從教材開始拉開差距。當公辦學校孩子三年級開始學教育部英語教材的時候,民辦學校的孩子一年級就在學更難的朗文英語了。

      公辦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要求3點半放學的時候,民辦學校5點還在上課,每天多學2小時,除去假期,每年多學200小時,6年就是1200小時,孩子間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了。

      “要想具有競爭力,至少要和別人處于比較平等的教育情況,只能額外上輔導班。”楊勁松說。“中考、高考,大家考的是一張卷子,考試面前沒有同情。”

      當前的選拔制度下,他認為考試是唯一能把主動權把握到手上的東西。每年都有各種減負,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學生而言,唯一的規則只有兩個字:優秀。足夠優秀,以不變應萬變。

      “幼年的快樂在成年之后會付出代價,而幼年吃點苦,成年以后才會享受更大的快樂。”楊勁松說,“這是守恒的,沒有捷徑可走。”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天不足7小時的在校時間和1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

      “學校只是基礎教育,能讓孩子吃飽,但是不能吃好。”

      為了讓孩子“吃好”,楊勁松改變了想法,送孩子去輔導機構“開小灶”,一開就是3個。

      減負之后:家長真的瘋了?

      在離南京180公里的安徽省合肥市,6歲剛上一年級的兜兜暫時還感受不到這種競爭,他也不知道在減負政策下,自己的小書包輕了多少。作業不到1小時就能寫完,在每天5小時在校時間之外,他喜歡架子鼓、籃球、聽故事。

      作為媽媽的周雨琪是當地的初中英語老師,她給了兜兜極大的自由。減負政策下,學校只會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比如抄寫16遍拼音,或是把課本后習題抄在作業本上等,每當這時,她就會替孩子完成一部分。

      “抄了之后孩子還是不會用拼音拼讀,有什么意義?”周雨琪說。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兜兜背了古詩,復習了英語單詞。

      她理解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落實起來會有很多問題。以前大家以考試為中心,有規則好做事,現在突然變了,大家很慌張。一旦成績不好,家長就會怪老師教得不好。但孩子只是在課上聽講,不做練習不考試,怎么檢驗學習成果?

      而面對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減負”行動,楊勁松的回應是讓孩子上作文、英語、數學輔導班。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要求各省份結合實際出臺落實的具體方案。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又被稱“減負33條”。

      浙江版方案對校內考試次數進行了嚴格規定,特別提出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后可拒絕完成剩下的作業。

      網絡上一邊倒的反對,認為這是在制造學渣。在大家都轉發那篇自媒體文章的時候,楊勁松的朋友圈卻顯得格外安靜,幾乎沒有人轉發相關信息。和外界看到的“南京家長瘋了”不同,實際上他和很多家長甚至拍手叫好。

      “真正關注教育的家長不會把這文章當回事兒。”他說,在制度要求下,很多人按照這種要求學習,而自己的孩子卻更拼命了,“你們都不學了,我來學,多好的超車機會。”

      楊勁松已經在給孩子看寒假班和春季班,他不相信教育改革。“考試制度和高標準是不會變的,人才選拔機制也不會變,上好學校的還是前面的學生。”在他眼中,優秀,是唯一需要遵循的規則。

      周雨琪和楊勁松都意識到,教育是家庭的事情,陪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而那些所謂“瘋了”的家長,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考慮問題。“原本學校要做的事情現在要自己做了,時間沒了,錢也沒了。”

      “吐槽是沒有用的,能改變什么呢?還不如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楊勁松說。

      “減負”困局:減負之后,矛盾叢生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減負”為什么不被認同?

      太過了。這是楊勁松的回答,就像把一杯80攝氏度的水一下子降到20攝氏度,這種行政命令讓學校家長孩子都受不了。

      在金融業深耕多年,他認為,減負引起家長焦慮,而焦慮背后都是生意。自媒體寫了家長的焦慮,贏得了流量,家長們為了孩子以后的發展,去買學區房、上各種課外輔導班、上早教……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了,卻不一定有效果。

      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上市公司好未來近期發布的財報顯示,該機構總學生人次(長期正價課)從上年同期的約221萬人增長到本季的約341萬人,同比增長54%。有媒體評論,校內減負校外補,家長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培訓機構反成最大獲利者。

      作為老師,周雨琪認為,人才選拔機制不變的情況下,任何政策都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課業壓力小了,可是近年來的中考高考難度卻越來越大了。

      整個社會,謀求更好的發展就得通過各種考試來進行,高考、公務員考試都是如此。基礎教育大家是平等了,但是以后呢?“雖然自己和國家想讓孩子輕松,但是社會競爭不寬松,規則沒有變。”

      一味地不允許學校考試、增加課外輔導教材,只會讓教育的機會更加不均等。公立學校減負了,但昂貴的私立學校并沒有,以后公立學校的師資會越來越弱,更多的老師會去機構或者私立。造成的后果是,有實力家庭的小孩會越來越優秀,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遠遠甩在后面。

      身在縣城,周雨琪的學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缺乏父母管教,在減負背景下,學校也參與不進來,那么放學后孩子去哪兒?網吧、游戲廳。

      “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

      困境何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楊勁松和周雨琪都明白,國家政策的初衷是好的。

      “我們要減的是低級重復、對學生沒有作用的課業負擔。只籠統減負,孩子的競爭壓力還在,家長的焦慮就還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減負”具有相對性,學習不能沒有負擔,真把負擔都減了,學習沒有效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規范學校辦學,主要是治理“搶跑道”給學生加壓。南京市教育部門的做法從大方向說沒有問題。但是,南京的學生參加高考,是要和全省學生競爭的。浙江想把“主動權”給學生和家長,愿意少做作業就少做,可有多少家長愿意讓孩子不做作業呢?事實就是更多家長選擇給學生在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基礎上加餐。

      “從根本上說,今日家長的焦慮,不是家長自發的攀比,而是教育競技化,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熊丙奇認為,要讓家長擺脫焦慮,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打破唯分數論,為學生成才創造多元選擇。

      “其實只要讓家長看到希望就可以了,看到改變的希望,看到孩子可以去‘快樂學習’的希望。”楊勁松說,不要像那篇自媒體文章一樣,只讓人看到焦慮和絕望。

      6歲的兜兜還有很長的求學之路要走,周雨琪并不想把任何一種模式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不會讓自己陷于焦慮,她很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郎朗)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臺灣古箏樂團福建高速“圈粉” 古箏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精品少妇30p|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1234区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