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金融消費者風險責任意識、權利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全力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光大銀行福州分行秉承“金融為民”的理念,組織開展3·15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普及金融知識,倡導健康金融消費理念,努力增強金融消費者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年人警惕花錢“買健康”
近年來,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頻發,尤其向老年人兜售劣質保健產品、保健器械騙局更是屢見不鮮,不法分子借著“關愛”老年人的幌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以親情、健康、安全為誘餌設置陷阱,嚴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近期,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年客戶急急忙忙地來到光大銀行三明分行,要求贖回其在銀行的8萬元理財資金。
銀行管戶客戶經理林秋妹在接待溝通過程中,覺得這位老年客戶行為異常,便進一步了解其贖回資金的用途。原來,這位老年客戶想把理財資金贖回,用于購買價值3萬元的理療按摩床,并稱該產品能夠治療自己的高血壓及頭暈癥狀。
林秋妹當即上網查詢,發現近期類似老人購買低廉理療按摩床而遭遇欺詐的案件頻頻發生,并預斷這位老年客戶可能遭遇欺詐風險。她耐心向其講解類似詐騙案例及手段解釋,讓這位老年客戶了解到這背后的存在的風險,最后及時阻止了她的贖回操作,
在客戶經理林秋妹耐心地勸說下,這位老年客戶醒悟到自己上了不良商家的當,決定放棄購買理療床的決定。
事后,這位老年客戶和家人專門制作了一面錦旗,對銀行工作人員認真盡責的態度表達了感謝,并給予了高度贊賞。
“保健”類營銷騙局的手段
手段一,洗腦營銷。打著免費健康講座的旗號,向老年人灌輸歪曲的健康理念,虛構夸大病情,誘惑老年人買保健品和治療儀器。
手段二,親情營銷。營銷人員經常對老年人噓寒問暖,表示“關懷”,目的是讓其為“保健產品”買單。
手段三,體驗營銷。拉著老人體驗各種醫療器械,吹噓療效,忽悠老年人花錢。
手段四,免費體檢。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在體檢報告上做手腳,嚇唬老人花錢治病或購買高價無保證的保健品。
光大銀行福州分行溫馨提醒:
詐騙分子利用網絡詐騙、集資詐騙、醫療詐騙、電信詐騙、講座陷阱等迎合老年人在物質、健康上的需求,抓住老年人尋求“保健”的心理“對癥下藥”。因此,老年人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按時對身體進行體檢,若有身體不適,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若有參加“健康”講座,并購買保健品,要保存好相關單據,若發現被騙要及時報警。
大學生應防范“套路貸”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小丁十分羨慕其他同學能夠隨心所欲進行高消費。她也非常渴望能夠隨時清空“購物車”,實現“消費自由”。
“網貸!無需抵押,快捷放款,打個欠條就行。”在某網絡金融服務公司營銷員的推薦下,小丁動了心。不久后,她就在對方客服的“指導”下通過某金融APP借了3萬元。
但就在放款前,對方客服卻稱要扣除“中介費”“服務費”“利息費”4000元。為了能及時拿到3萬元,小丁不僅支付了4000元,還將個人身份證拍照發對方,并手寫了3萬元的欠條。
讓小丁沒想到的是,從借款的那一天開始,自己的噩夢便開始了。到了還款日,小丁不但無法償還所欠貸款及利息,甚至還被貸款公司強制要求從其他金融APP再次借錢,最后陷入了拆東墻補西墻“利滾利”的圈套。
“套路貸”的詐騙套路
第一步,虛假宣傳。宣傳7天免息、無抵押、低利息、快速房貸等都是不良貸款公司騙人的噱頭。
第二步,提前付息。一旦消費者上當,借貸平臺就會以各種理由,讓消費者先提前支付利息、手續費等。
第三步,以貸還貸。當消費者逾期無法還款時,借貸公司會誘導其二次或多次貸款以償還債務,從而陷入“以貸還貸”惡性漩渦中不堪重負。
第四步,暴力催收。當消費者最后無力償還債務時,借貸公司又會以電話、上門滋擾、粘貼照片、微信恐嚇、糾纏親屬等“軟暴力”方式催收逼債,給消費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光大銀行福州分行溫馨提醒:
樹立正確消費觀。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不超期消費、過度消費,不在吃穿用度上盲目攀比。
保護個人信息。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個人及家庭信息不外泄,不將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借給他人使用,妥善保管銀行卡信息和密碼。
維護個人信用記錄。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按時足額還款,不惡意透支信用卡,不“以卡養卡”,積累“信用”財富。
借助法律手段維權。如果不幸遭遇了詐騙,尋求正確的救濟渠道,不要“以貸養貸”。要積極保留證據,主動向公安、司法機關尋求幫助,借助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金融惠于行 消保踐于心——光大銀行福州分行2022-03-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