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GDP目標是否設定終于在今天揭曉。在5月22日上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不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李克強指出,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對于此次不設具體GDP目標,多位宏觀經濟專家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由于疫情本身以及政策等多元不確定性的疊加,因此不宜過度強調GDP增速的數字目標,建議在底線思維的基礎上,強化“六保”。
在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成員汪濤看來,當前可能需要淡化GDP目標。因為疫情不確定性太大,高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而低增長目標又會帶來市場負面情緒。
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主任、CMF成員劉曉光在分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增速不設具體目標時表示,不設具體目標的外部原因是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內部原因是需要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不設具體增長目標的同時,更加要強調“六穩”和“六保”政策,明確“六保”是“六穩”工作的著力點,把穩就業和保民生放在了政策的首位。
“通常情況下,我們依賴增長目標來落實就業和民生目標,但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下,通過注重達成穩就業和保民生目標反過來促進穩增長,后續保居民就業、保經濟主體的目標任務的分解將更加到位。”劉曉光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小康社會的指標不是僅用GDP來衡量,因為單一數據很難準確涵蓋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像“六保”這樣更多、更廣泛的指標,有利于精準定位,反映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與方向。在全球疫情前景不明之時,對經濟更難有一個明確的判斷。種種前提條件的不具備,使得刻意追求GDP數據的行為更加不客觀。
經濟學專家楊禹認為,此次沒有設定具體的GDP目標是在疫情特殊情況下,本著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雖然沒有具體的GDP目標,但近年來我們已經逐步形成了目標體系,而不是只有GDP一個單一目標。在今年的報告中,還有涉及就業、外貿、扶貧等方面的具體目標,這是更科學的。”
盡管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速目標,但下一步如何有效恢復經濟,也是經濟學家們熱議的焦點。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CMF成員于澤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是國內消費,消費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量的六成,只有消費穩定了,經濟增長才有保證,因此應出臺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貨幣政策方面,可以進一步考慮降息。財政政策方面,要進一步在基建和政府消費領域,尤其是政府消費領域發力。
“政府消費提升一方面可以提高總消費,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民生。但同時,財政赤字不要盲目貨幣化。”于澤說。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看來,今年經濟的復蘇將主要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或較穩健的貨幣政策來實現。財政政策方面,主要包括在新基建等領域發力擴大投資,對企業減稅降費,以及發放消費券等拉動消費。從貨幣政策角度,主要是要對企業紓困,精準定向注入更多專項貸款,扶持中小微企業。
劉曉光建議,要綜合考慮疫情沖擊影響的持續性和現階段國內外趨勢性和周期性因素,為有效恢復經濟,建議果斷出臺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以快速扭轉市場主體的悲觀預期,避免因疫情短期沖擊造成企業投資行為和居民消費行為趨于“保守化”,導致中長期增長潛力的下降。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廣州雨后路人當街捕魚怎么回事?現場圖曝光好2020-05-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