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看到來信,我回想起20年前為你們學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這些年來學校越辦越好,同學們勤奮學習、熱愛勞動、健康快樂成長,我很欣慰。”5月30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

      總書記這封回信背后,飽含著跨越山海、雙向奔赴的感人情誼。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最好的“禮物”

      “收到習爺爺的回信,太開心了!”“習爺爺的鼓勵,讓我充滿了力量。”初夏時節,萬物并秀,生機勃發。位于嘉陵江畔的之江小學校園里充滿喜悅的氣氛,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豪。

      走進之江小學,書聲瑯瑯。學校里,圖書室、計算機房、舞蹈室、塑膠跑道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此情此景,讓人很難想象這所學校曾飽受危房之困、治學之難、環境之苦。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這是5月31日拍攝的之江小學校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之江小學前身是嘉陵區的一所山區小學,原校址位于半山腰上,山高路陡,校舍老舊。已大學畢業的蒲輝當年在這所小學就讀,他家住在山腳,每天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冬天,天不亮就要出發。更糟糕的是,校舍年久失修,破敗漏雨,很不安全”。

      轉機出現在2004年。學校在浙江省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年5月為學校培土奠基。2005年9月學校正式投入使用。學校被命名為之江小學,之江是錢塘江別名,以銘記浙江的援建之情。

      校舍從半山腰遷到山腳,孩子們上學不再難;老舊的危房變成了樓房;新學校還建有食堂、配備了直飲水機,孩子們吃上了健康營養的熱飯菜;師資力量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來到這里,很多都是大學生……

      “學校變化這么大,我們給習爺爺寫封信吧。”今年“五一”前,之江小學五年級一班班長唐海鈴和班里同學萌生了這個念頭。為讓習爺爺能直觀感受校園現狀,孩子們還在信紙上畫上了學校的大門,“沒想到習爺爺這么快就回信了,很驚喜,很開心,這是我們收到的兒童節最好的禮物”。

      這份最好的“禮物”,飽含著總書記對孩子們深深的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山海的深情

      1996年,浙江對口幫扶四川廣元和南充12個貧困縣區,拉開浙川對口幫扶序幕。

      之江小學正是浙川對口幫扶在教育領域結出的碩果。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后,浙江省臨海市哲商小學兩位女老師李林云、姚海紅于2022年9月來到之江小學,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她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育人理念,更與當地孩子結下了深厚情誼。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5月31日,學生在科學課上與老師互動。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之江小學現有教職工58人、在校小學生287名。在擔任之江小學三年級一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期間,姚海紅讓班里不少學生愛上了閱讀。

      “姚老師的課很有趣,有情景劇表演、‘開火車’成語接龍等豐富的活動,讓我喜歡上了語文課。”10歲的周姝妤說,去年她的語文成績有了進步,姚老師獎勵了她一本書《米小圈上學記》,“這本書很有趣,后來讀課外書多了,寫作文不再像記流水賬了”。

      在周姝妤語文書扉頁,寫著姚海紅的電話號碼和住址,“姚老師說等我考上浙江的大學,她請我吃飯,我要努力實現這個約定”。

      之江小學與多所浙江小學建立了教育合作結對機制,定期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學習,鄉村教師有更多機會走出去“取經”。之江小學語文教師王君麗曾在浙江武義縣壺山小學培訓交流、掛職鍛煉。“去城市學校跟崗學習,學到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多元教學方式。”培訓歸來,王君麗與學校其他老師分享學習心得,把學到的方法應用在教學中。

      浙川東西部協作臨海市駐嘉陵區工作隊隊長程敏江介紹,近年來,在浙江省武義縣、臨海市的幫扶下,嘉陵區在職教協作、基礎建設、學校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用力,“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重點聚焦學校教學改革、課題共建、學校管理、人才培養、資源共享、文化交流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拓展領域、豐富教育協作內容”。

      不以山海為遠,不以地域為限。多年來,浙川兩地教育主管部門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加強項目規劃與實施,支持推動四川結對縣(市、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培訓教師、深化職教協作等,浙川教育領域協作綻放友誼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追夢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溫暖有力的話語,鼓舞著少年追夢奔跑。

      隨著音、體、美、勞、科學等學科教學在之江小學的落地生根以及學校軟實力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除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外,田間勞動課深受孩子們歡迎。在校園一角的種植園,茄子、番茄、辣椒掛滿枝頭,這是學校利用空地開辟的勞動實踐基地。課余時間,孩子們在這里除草、播種、施肥、澆水……在泥土的芬芳中了解植物養護、二十四節氣知識,參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體會“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辛勞和喜悅。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一封信背后的牽掛

      5月31日,老師帶領學生在之江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學習蔬菜知識。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這是一所因兩地情筑起的小學,學校20年如一日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之江小學校長陳震亞說,通過感恩教育讓孩子們傳承紅色基因,回報社會,用光熱溫暖更多人,把愛傳遞出去。

      20年光陰荏苒,不少學子如今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他們有的投身于科技前沿,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創新的故事;有的扎根基層,用辛勤和奉獻服務著人民群眾。

      “從外地回老家路過母校,我都會去看看。”在成都基層法院工作的江明,當年作為學生代表見證了之江小學奠基儀式并給習爺爺獻隊旗。

      “習爺爺的笑容和擁抱一直鼓勵著我不斷努力。”江明說,這些被愛鼓舞的時刻,長久滋養著她的人生。

      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在田野里生根發芽,每個孩子沐浴在陽光下,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擁有出彩的人生。

      責任編輯:吳美麗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亚洲av色影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