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標題:飛機裝配,有了國產自動化設備

      隨著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正式列裝空軍作戰部隊,肩負保家衛國使命的新型戰鷹,終于在祖國的蒼穹下振翅翱翔。

      以殲—20為代表的跨代飛機,對裝配準確度和連接可靠性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浙江大學飛機裝配創新團隊通過15年的“加速跑”,攻克了飛機裝配領域的一系列技術難題,開創了我國飛機自動化裝配新局面。

      突破核心技術

      飛機裝配是縮短飛機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保障制造質量的關鍵環節。直到20世紀末,我國飛機裝配技術整體上仍較落后。當時的飛機裝配,基本上完全依賴工人的肉眼觀察和純手工操作,自動化水平低,質量難以控制,問題不可溯源,裝配效率低,嚴重影響了飛機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中國也嘗試過引進、改造、升級的方法來改變窘境,但難以突破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人必須自己干。”浙江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飛機裝配創新團隊負責人柯映林教授說。懷揣這個信念,2003年,浙江大學飛機裝配創新團隊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航空制造加工工藝基礎研究轉向飛機裝配工程關鍵技術攻關。依靠跨學科、跨領域的科學研究,團隊攻克了裝配連接失效、制孔失準、定位變形三大技術難題,成功研制了動態成組定位系統、移動機器人制孔系統、環形軌道制孔系統、5+X軸專用機床制孔系統、臥式雙機聯合鉆鉚機等全產權、全配套的飛機自動化裝配原創裝備,為運—20、殲—20、運—9等9個重點型號飛機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產提供了工藝、技術、裝備及系統的重要支撐。

      技術國產化,創新是關鍵。自動鉆鉚機是功能集成度和技術復雜度極高的航空制造工藝裝備。相較于同類產品,浙大研制的臥式雙機聯合鉆鉚機僅釘頭的齊平度就從0.05毫米提高到0.02毫米。“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在制孔、锪窩、檢測、送釘、注膠、插釘、壓鉚等飛機壁板裝配的工藝過程中全部實現自動化,故障率小于1‰,其中鉆鉚機的原創設計是贏得國際競爭對手尊重和贊譽的殺手锏!” 伴隨著團隊成長的浙大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陳子辰教授說。

      實現大規模應用

      一飛沖天的運—20,是中國人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自動化裝配線上飛出的第一架大型飛機。中國,從此成為少數幾個擁有大型運輸機生產能力的國家之一。

      一塊手表,即便是相同的零部件,不同國家的組裝,產生的價值常常很懸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裝配工藝。飛機的組件、部件、大部件和整機的自動化裝配是一個多系統的復雜集成過程,更需要精湛的裝配工藝和科研團隊的支持。

      “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裝配核心技術,建設一支團結拼搏、勇于創新的團隊是關鍵。”陳子辰說。

      2010年,浙大團隊迎來了運—20的第一個生產線項目,即中機身自動化裝配。當時,項目的最大困難在于沒有人工的裝備工裝。“如果技術不能如期完成生產要求,整個項目就要因此停步。”團隊負責人回憶,“這是考驗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化裝配技術和系統水平的關鍵時刻。”

      畢運波是團隊中年輕的技術骨干,2003年團隊剛組建時,他還是一名剛讀博的研究生。他回憶說,研制初期常常出差,要現場調試各種裝備和系統,常常是打著“飛的”奔波于科研基地與工程現場。團隊成員李和軍和同伴們要在短短的3天之內完成某個任務。一天深夜,李和軍還在設備上調試。“來一個扳手。”李和軍轉過頭去接時,發現遞過來扳手的是浙大機械工程學院李江雄教授。

      針對飛機裝配技術的高度集聚性和應用復雜性,團隊開發了柔性定位、精準制孔、自動化鉆鉚等共性技術集成應用平臺,與航空工業西飛、成飛、陜飛等飛機制造主機廠持續15年深度合作,創建了我國首個涵蓋組件、部件、大部件和整機的飛機自動化裝配技術體系,實現了飛機自動化裝配技術在我國飛機制造行業的大規模推廣應用。

      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走進飛機自動化裝配車間,設備上“浙大制造”的標志格外顯眼。這些自主研發的先進裝備,不僅提高了飛機裝配的質量,更加快了飛機裝配的效率。

      由于技術的日新月異,團隊還帶動了企業生產模式的轉變,促進了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行業整體發展??掠沉终f:“我們不僅要繼續承擔核心工藝裝備研制和大系統集成開發,還要為新一代飛行器從源頭上提供科學的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建設規劃,大幅度縮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在完成西飛、成飛、陜飛重大項目的同時,團隊完成了研究型大學與行業的“產學研用”的連接。團隊還不斷結合重大工程項目,通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員。

      但團隊成立之初,在“產學研用”的銜接上存在困難。

      論文是許多高校衡量科研成果的指揮棒之一,團隊成立之初很多工作因為保密無法公開發表,那么如何評價團隊中的年輕人呢?浙江大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先后出臺人事晉升特聘制度、畢業論文特別評審制度等,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科學技術研究。“把優秀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這是浙江大學的歷史擔當。”陳子辰說。

      目前,團隊已研制了17套飛機自動化裝配系統和2條飛機總裝配脈動生產線,為我國大型運輸機運—20和第四代隱形戰斗機殲—20等9個重點型號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軍用領域之外,國產支線客機ARJ21—700首次采用的全機三段大部件對接自動化裝配系統也來自浙大飛機裝配創新團隊。在未來,下一代大型客機和艦艇的制造也將會留下更多“浙大制造”的印記。(盧軍霞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国产亚洲老熟女视频|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