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布魯塞爾3月24日電 (記者 鄭彬)當地時間3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稱,受烏克蘭危機和近期各國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影響,世界經濟前景出現惡化,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下調至2.6%。
“烏克蘭危機將進一步加劇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的步伐。”貿發會議秘書長麗貝卡·格林斯潘對此表示,“許多發展中國家一直在努力獲得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但目前不得不面臨戰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一種深刻的社會焦慮正在不斷蔓延。”
《報告》顯示,繼部分發展中國家在2021年底因通脹壓力而采取緊縮政策后,當前的烏克蘭危機可能會迫使發達國家收緊貨幣政策,并在未來預算中削減開支。由此引發的全球需求減弱、國際層面政策協調不足,與疫情造成的債務水平上升等因素結合在一起,或將產生新的金融沖擊波,把一些發展中國家推向債務違約、衰退和發展停滯的困境。與此同時,烏克蘭危機造成能源和初級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增加了生產成本,并影響了家庭消費能力,而貿易中斷和制裁政策則將對長期投資產生寒蟬效應,并對全球市場信心造成打擊。
《報告》強調,食品和燃料價格的飆升將對發展中國家中的弱勢群體產生直接影響,導致那些將收入主要用于食品的家庭出現困難。而一個資本流動不暢通、匯率不穩定和借貸成本上升的國際環境,將對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的債務支付困難和風險。當前,發達經濟體的加息舉措,加上全球金融市場的無序波動,對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可能產生一個毀滅性的影響。由于投資者尋找避風港,商品、貨幣和債券市場的波動已經引發了發展中國家資本外逃以及金融風險上升的危機。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的債券收益率自2021年9月以來一直在上升,這是金融狀況收緊的一個明顯信號。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平均又增加了36個基點。
《報告》警告說,發展中國家短期公共債務償還能力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預計發展中國家在2022年需要3100億美元來滿足外部公共債務的償付要求,這相當于2020年底外部公共債務未償存量的9.2%。部分國家或將出現金融突然停滯的現象。目前,國際貨幣金基金組織已經對其中的一些國家制定了長期方案。
《報告》建議,面對當前困境,發達經濟體應承擔更多責任,通過政策調整維持全球經濟復蘇的勢頭,其中包括: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更優惠、更少條件的多邊金融支持,提高其抵御金融和經濟沖擊的能力;嘗試設立多邊機制,以促進發展中國家在嚴重的金融壓力期間公平和有序的進行主權債務重組;更多的使用特別提款權來補充官方儲備,及時提供流動性,以避免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央行之間更有效的進行貨幣臨時互換安排,以支持發展中國家解決金融危機;針對具體行業制定相應政策,包括價格控制和補貼,以解決通貨膨脹的壓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IMF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4.4%2022-01-26
- 聯合國報告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4%和3.5%2022-01-14
- 世貿組織前總干事:全球經濟因中國入世而獲益2021-12-14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普京:將改用盧布與歐洲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2022-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