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河名好,一下子想到了金牌。”春日的將樂,金溪靜靜流淌,碧水萬頃,寬而不回,對于遠道而來的山東水上運動健將來說,無疑是一個好地方。
不管是上項目、辦企業,還是強動力、惠民生……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將樂把握綠色發展的大趨勢,在產業發展和區域競爭中,依靠人才異軍突起,通過技術創新,增加了綠色供給。
“半年呆將樂,半年呆山東。”往后,將樂就是這些運動員的第二故鄉。運動員爽朗的笑聲,在金溪河畔回蕩。綠色發展,暢享深呼吸,成就了將樂獨特的發展之道。
發展 生態優先
“將樂是三明的后花園,這里是將樂的后花園……”
從遙遠的北國,拉來隊伍到南口鄉孫坊村訓練,青島市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皮劃艇總教練孫茂樹就是奔著金牌來的。山東這些年水上運動項目發展很快,有14個地市都配備了水上運動隊伍,而且隊伍人數多的高達百人以上。
作為山東著力打造的國家重點項目,他們水上運動的實力不凡。不僅各支隊伍的教練,基本上都是全運會冠軍,而且這些隊伍拿到的上屆全運會冠軍,也是國內參賽隊中最多的,個別項目甚至可以拿到一半以上的金牌。
只有300多人的孫坊村,平時常年外出的人占到了一半。水上運動隊伍的到來,讓村里又熱鬧了起來。這些村民爭著騰出住房安置下來的“明星”,現在成了他們的“親戚”。入鄉隨俗,村支書兼主任傅春旺家,如今成了運動員們訓練之余的泡茶點。
原來,山東的隊伍與福建的隊伍一向友好,福建隊還曾去山東青島訓練過。交往頻繁,一不小心,將樂好山好水,就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去年12月16日,他們果斷決定南下,7趟大車搬來了所有家當。
“這里條件太好了,一點風也沒有,哪怕有風也沒有浪……”青島、濟南2支一兩百人的大隊伍,一眼就喜歡上了這里,春節也堅持在這里訓練。
發展,生態優先,讓將樂保住了一方碧水藍天。生態環境問題,既是生活理念問題,也是生產方式問題。在反映生態良好、適應健康需求的“深呼吸”領域,將樂蟬聯全國第一,更加凝聚了全縣上下打響這塊牌子的共識共為。
更加注重生態優先,打造長遠核心競爭力,此后成了將樂的必然選擇。在項目招商上,縣里注重生態優先,嚴格準入,堅決抵制環境污染,轉變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確保環保技術至少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用綠色化提升發展層次。
良好的生態吸引來的,不僅有水上運動員,還有世界頂級的博士后。元宵佳節,曾在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哈佛大學博士后莊峰鋒,選擇在將樂度過這個難忘的節日。回國創業的他,帶來了最前沿的腫瘤精準治療服務技術。
“通過基因分析的方法,實現更加精準的治療。”今年初,他的公司已經在將樂注冊并且開始運作。和他一起在這里創業的,還有一支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的完整團隊。
“你過來,就這么簡單。實際上,真不容易……”回顧如此尖端的高科技項目落地的前前后后,將樂縣商務局局長肖蘭平感慨地說,這得益于生態的力量。
創新 人才支撐
供給和需求要平衡,這是平衡之道。
一方面,無效供給太多;另一方面,有效供給不足。產能過剩的背后,實質是供給端出了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剛性、內在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倒逼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
向綠色要發展,向綠色要效益,產業發展方向日益明確,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將樂不僅打下了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良好基礎,而且積累了后續發展的不竭動能。堅持打生態牌,走轉型路,將樂列入了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金瑞高科、北斗森林、鴻燕化工、緣福木質素、宏和鞋業、中研茶妝、鄉總園藝、溫氏禽業等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地。新材料、生物環保、健康旅游、綠色食品、綠化苗木等產業鏈初步形成。
創新,需要科技引領,更需要人才支撐。將樂人才強縣試點工作有力推進,打造出輕合金成形先進制造產業園智能制造技術服務平臺、金樂醫藥科研中心和北林大實踐基地等平臺,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縣經信局副局長、主任科員熊斌,是縣里專門抽來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將樂)半固態技術研究所服務的人員之一。去年,打造智能制造技術服務平臺,成為這里工作的重頭戲。今年,他們正在著手準備向國家申報外國專家項目。
國外瑞典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浙江大學的科研人員,都成了他們推進半固態研究、加速產業化步伐的合作對象。他們孵化的一家企業,已經在縣里的積善工業園區里落地,馬上就要開始生產愛立信濾波器。
科技催開了“智造”之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生產力研究中心的2位博士,正在為縣里的金瑞高科有限公司“機器換工”,量身定做后道打磨設備。去年,縣里開展“敢擔當、解難題、增實效”活動,金瑞高科有限公司也是受益的企業之一,不僅度過了應急周轉難關,而且一舉實現了1億多元的產值。
“跨界”,讓到高科技領域縱橫開拓的楊杰,打開了自己人生的新局面。“通訊這塊‘大蛋糕’,至少切了三分之一給我們了……”僅一家銀行,就給了3000萬元額度的授信。金瑞高科在新的春天里,有了更多的期盼。
“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的。”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縣里鼓勵企事業單位申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等,力爭全年新增1-2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2家高新技術企業。
加大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培養力度,著力引進和培養一批輕合金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高端人才和領軍人才,力爭新增1-2人入選省“百人計劃”。
創新生成的一批綠色生態項目,正在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力量,打造出幸福將樂的新內涵。
綠色 服務健康
綠色,要服務健康。
大健康,不僅與一產直接相關,而且可以“接二連三”。市場經濟以需求為導向,相對來說,需求端更接近產業發展方向。而挖掘生態優勢,發展大健康產業,可以生成一批項目,創造新的需求。將樂縣委書記蔣先東說。
全縣上下看中的,都是綠色發展。現在,交通不是問題,運輸不是瓶頸。“生態這么好。”將樂更要發展大健康生活服務業、大健康文化服務業、大健康生產性服務業和大健康現代物流業。
科技聚焦新“靶點”,4位海歸博士帶著新技術在將樂落地之后,金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科技團隊在這里尋找“靶點”、設計路徑、優化合成、提高活性……長期從事藥物研發,在美國呆了快20年的鄧承軍博士,喜歡這里的山山水水。
愿意給這片土地更多驚喜的,還有更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如今也在將樂方興未艾。縣里重點建設樂華醫藥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生產、萬科醫藥生產線擴建、遠大醫藥擴產等項目,將爭取實現產值5億元。
瞄準大健康產業,將“深呼吸·慢生活·大健康”打造成將樂城市品牌和文化符號。對充分發揮地方特有的原生性的自然和文化生態優勢,實現“十三五”期間將樂新常態下的發展,縣發改局局長張祖發信心十足。
圍繞大健康產業,可以發揮將樂玉華文化產業園示范帶動作用,輸出將樂特有的生態和文化產品,打造“清新福建”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和休閑養生度假基地,打響“全國深呼吸百佳小城榜首”品牌,實現旅游與生態、文化、農業融合發展。
“閩學鼻祖”楊時,既是將樂人民的驕傲,更是將樂文化的高地。楊時及其沿湖而居的后裔,給蛟湖八景平添了無數的人文氣息。南口鄉蛟湖村剛剛開園的“蛟龍古鎮農耕文化園”,僅在春節期間,就有1萬多人次來到休閑度假,連當地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是在廈門創業多年的葉茂貴,回到家鄉發展生態休閑農業,引出來的新故事。“青潭蛟臥水澄澄。”臨水而居的蛟湖,是楊時讀書啟蒙之地。2014年9月,村中開始規劃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文化園,在這里書寫出蛟湖新八景。
“鄉愁”更是鄉情。打造傳統村落,推進傳統村落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挖掘民風、民俗,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名村、紅色古跡名村品牌,積極做好良地、肖坊等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工作,使傳統村落引來了不請自來的游客。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是5年前的1.9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6億元,是5年前的2.25倍。剛剛過去的一年,將樂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生態將樂,綠色發展,正在讓將樂煥發出新的時代魅力。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