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文管辦的工作人員正在對棺槨進行發掘
N本報記者 馬俊杰 陳盛鐘文/圖
本報訊 昨天上午,莆田市城廂區霞林片區改造建設工地意外發現一處古墓葬,施工單位及時停止施工并通知當地文管辦。城廂區有關方面立即組織文化、公安等部門趕赴現場,保護古墓現場。經挖掘,在一字形結構的墓葬中發現一男兩女三座墓穴。目前,已初步確定該墓葬為明嘉靖年間的,但墓主人身份尚需進一步確定。
挖掘機“啃”出墓 三人頭朝向不一
昨日上午,城廂區霞林片區改造建設工地一片忙碌,來往的推土機、挖掘機在現場進行土方挖掘。施工人員透露,當時他們正在對馬路邊一戶人家的地基進行挖掘,意外發現了這處墓葬。“挖掘機碰到棺木的外沿,之后我們立即向有關部門做了報告。”
記者趕到現場時看見,城廂區文管辦的考古人員已經在此進行挖掘,低洼地內的墓葬輪廓清晰可見,古墓呈一字形排開,南北朝向,共有三個墓室,均南北構置,呈長方形結構,內用白灰抹墻。墓室里棺木呈暗紅色,約半米寬、2米長,棺木周圍沒有積水。現場考古人員分別打開三個棺槨,發現一男兩女三具尸骨,尸骨呈烏黑狀,周身有烏黑狀的炭化物。挖掘人員告訴記者:“有意思的是,現場一具男性尸骨頭部朝北腳部朝南,而兩具女性尸骨剛好相反,都是頭南腳北。這是否當時的墓葬習俗,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現場還挖掘出了多塊墓碑。記者看到,這些墓碑用長約40厘米的方形厚磚做成,其上用黑色的毛筆記錄著墓主人的身份以及年代等信息,讓人稱奇的是,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但磚面上的文字仍清晰可見。
一墓三人 一男兩女同日葬
經考古專家發掘和鑒定,初步鑒定該處古墓為明嘉靖年間百姓墓葬,除了銀釵、梳子等飾品物件外,沒有發現更多有價值的陪葬品。據考古人員介紹,經對尸骨及較為廉價的陪葬品研究,初步推測這座墓葬為普通百姓家族墓葬。“從墓葬的形制來看,與去年在莆田五中建設工地上發現的明代古墓十分相似。據三塊墓碑文字記錄,該處墓葬的三個棺槨均修建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編者注)十二月十三日,距今已有460多年歷史。”考古人員介紹說,從尸骨外形來看,三個墓主人年紀都不太大,而且同一天葬于同一個地方,到底當時發生了什么,目前仍然是個謎。墓碑還透露其中一位墓主人姓蔡,為墓葬地所在的莆田城南蔡宅村傳統姓氏,不過,墓主人真實身份仍需進一步確定。
記者離開前,古墓挖掘已經結束,考古人員用三個瓷壇重新收殮了尸骨。
當地蔡宅村 多蔡襄后人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該處古墓葬之上原來是一處店面,由房子主人自己經營食雜生意。而房子主人在此居住了30多年,一直都不知道自家地底下還藏著一處古墓葬,要不是此次蔡宅片區改造,該處古墓葬可能會一直埋在那里。
記者了解到,蔡宅村為宋代歷史名人蔡襄生前居住地,其后人也多居住在這里,當地還建有蔡襄祠。蔡襄(1012—1067年),福建仙游人,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為書法“宋四家”,先后擔任過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等職,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城廂區文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處古墓葬年代久遠,保存的形式十分完整,非常清楚地體現了莆田古墓葬制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感謝莆田林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111提供線索,獎勵150元
責任編輯:電子報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