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源武夷 達天下——南平市“武夷品牌”建設綜述
這里,是閩江之源,汩汩清流匯聚東流,滋潤萬物;
這里,是福建糧倉,粒粒白米北上南下,養育八閩;
這里,是萬里茶道起點,“中國味道”,香飄五湖四海;
這里,是朱子故里,理學大成,“家孔孟而戶程朱”;
這里,是“鳥的天堂”“蛇的王國”,“雙世遺”武夷山令人心之神往。
這里,作為地球同緯度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地區,有著一個個滾燙的“金字招牌”。
如今,這里又有一個響亮的“武夷品牌”——“武夷山水”,揚帆起航,源武夷,達天下,讓世人更好地品味生態與健康的好物,讀懂自然與文化的內涵。
天賜好物有“青山”
這里,四千多年的歷史中,朱熹、宋慈、柳永、李綱等名人輩出,朱子文化、閩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文化、大圣文化、張三豐文化源流于此,燦若星河,閃耀中華。
這里,森林覆蓋率達77.3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萬個,境內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一、二類標準;土壤環境質量優良,生態環境位居全國全省前列,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之美譽。
這里,風光奇秀,景色怡人,150多處旅游景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交相輝映,集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森林公園于一體的“雙世遺產”武夷山,更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蜚聲海內外。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里,是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是福建最早建黨、最早舉起武裝斗爭旗幟、較早建立紅色政權的地區之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少革命先輩循著信仰之光,在這里拋灑熱血,書寫了一段“紅旗不倒”的傳奇。
這里,北接浙江、西鄰江西,是八閩北上西進的戰略通道,是福建對接長三角、服務中西部腹地的前鋒平臺。
這里,就是福建省南平市,因地處福建北部,又稱閩北,下轄兩區三市五縣,人口321.26萬人,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設區市。
天賜好物,綠水青山無數;鐘靈毓秀,物華天寶盡有。南平,作為福建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奏響著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的最強音,一批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城市、低碳城市試點、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田園綜合體國家級示范點等國家級綠色“金牌”,次第攬入懷中。
揮斥方遒與“綠”謀
綠色,是健康的底色;綠色,是財富的亮色。
時光倒轉至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總書記,置身閩北這方熱土,贊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殷殷期望:“要發揮比較優勢,走出山區特色的發展路子,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
坐擁綠水青山,牢記深情囑托,從“綠、旅、新”到中國南方生態綠谷的傳承,從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到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堅持,再至構建七大綠色產業體系、打通青山變金山最后一公里的升華,這里,始終一路向綠,孜孜不倦。
歷史給予南平榮光,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圣農集團,全國同行業現代化程度最高、南方規模最大的白羽肉雞生產加工企業;南孚電池,世界五大堿性電池生產商之一、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太陽電纜,國內從事專業研發和生產電線電纜歷史最為悠久的企業之一;南平鋁業,全國鋁型材十強生產企業之一;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國家紡織大一型企業;青松股份,全國最大的松節油深加工企業,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生產企業;長富乳業,被國家農業部、發改委等九部委測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鮮奶在福建市場獨占鰲頭,坐擁百萬用戶。
時代褪去過往的華麗,也給南平留下奮力追趕的希冀——工業經濟總量偏小,“五南式”的標志性企業偏少,龍頭企業支撐帶動作用不明顯;旅游產業龍頭凸顯,但區域聯動不足;景區發展迅速,景城融合卻不夠;產品業態單一,升級迫在眉睫;農業大而不強,整體面臨著有資源優勢無市場優勢、有口碑優勢無品牌優勢、有品質優勢無價格優勢的問題。
厚積薄發,向綠而生,就要挪開不大不強、分散且弱的絆腳石;就要斬斷不成規模、缺乏品牌的阻力繩。“要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支撐點放在綠色產業發展上。”市委錘重鼓響。
以產業為核心,以綠色為導向、以資源稟賦為基礎,市委、市政府選準突破口,找準著力點,強力培育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生、生物、數字信息、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七大綠色產業,以產業引領、以項目帶動促進綠色發展。
靶向高處設,箭向準心瞄。市委、市政府請來頂級專家,多次調研、反復論證,編制《南平市綠色產業發展行動綱要》和七大產業發展規劃,構筑起綠色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投入真金白銀,真抓實干,決心將優勢資源轉化為優質產品、優質供給。
點綠成金貴“有名”
優質供給能否成為有效供給,市場是試金石,市場是大考場。而品牌就是形象、就是價值、就是競爭力。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核心競爭優勢,獲得市場綜合資源的重要手段,是實現“點綠成金”“富民強市”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政和白茶’品牌逐漸打響,我們的產品也在市場上名聲鵲起,不僅從省內賣到了省外,還走出了國門。今年,我們企業的訂單量增加了1000多擔。”政和閩峰茶業負責人欣喜地介紹。企業產品的暢銷,帶來的是原料的價值提升——今年,政和白茶夏茶茶青價從去年的4元每公斤漲到6元每公斤,增長50%;產值、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2.3%、45.6%。
無獨有偶,隨著“南平筍竹”品牌的廣泛傳播,今年竹筍價揚貨俏,鮮筍和筍干價格從原來的每公斤2.36元和51.8元分別漲到3.2元和67.3元,漲幅高達36%和30%。
扎根光澤,30多年“只養一只雞”的圣農集團,打響生態牌,創建“肉雞無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離區”,不僅改善了企業規模化養殖場的養殖環境,提高了種、肉雞疫病防控條件和管理水平,也讓企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只要1噸雞肉價格上漲1000元,1年就能增加10億元利潤。
向品牌要價值,以品牌創效益,日益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不斷深入人心。市委五屆四次、五次全會再次明確提出實施“武夷品牌”建設工程,依托生態、空間、資源等后發優勢和武夷山“雙世遺”世界級品牌優勢,把打造“武夷”區域品牌作為實現經濟動能轉化的重要抓手。
事實,是最好的回應。在今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南平域內共9家企業、2個區域品牌上榜,其中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品牌強度940,品牌價值2666億元,總體實力名列前茅;武夷巖茶的品牌強度937,品牌價值693.1億元,品牌價值雄踞全國茶葉類第二位。
“武夷山水”踏歌行
理念引領方向,創新決勝未來。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南平著力打好綠色牌、念響山水經,大力實施“武夷品牌”建設工程,以綠色生態和大武夷為閩北優質產品賦能,以政府為武夷品牌誠信背書,全力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使其代言南平綠色優質農產品,在打品牌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推動青山變“金山”,走出一條品牌帶動,經濟和生態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從特色農產品領域率先破題,力爭打造成全國生態精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讓全市的優質綠色食品,分享品牌溢價增值效益,推動南平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品牌大市轉變。”南平實業集團董事長、武夷山水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智強介紹說。
品牌是魂,質量是根。為嚴格把控“武夷山水”產品品質,實業集團正與北京慧眼食珍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建設“一物一碼”全程可追溯體系,消費者只要通過掃描所購買產品的二維碼,就能知道這一產品的前世今生。未來,“武夷山水”將借助大數據,導入實時視頻、VR等技術手段,讓消費者實現掌上監測、掌上體驗,全方位了解產品質量把控流程。
“我們還與有關部門一道,著手打造‘武夷山水’產品流轉中心,制定《武夷山水產品質量技術規范》,建設南平市農產品標準體系服務平臺,將整體的質量管理覆蓋到一、二、三產業,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通過綜合手段,全面提高我們所供應產品的品質。”陳智強說。
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鈄祖軍認為,如此打造“武夷山水”品牌,將有效推動產業集聚,促進產業鏈條進一步健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他對品牌打造將帶來的放大效應充滿期待。
“南平市委、市政府培育打造‘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做法,在全國是一種創新。”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評價說。他認為,只要南平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發揮好“武夷山水”品牌優勢,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就一定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為全市經濟發展和我國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眼下,“武夷山水”,有如一灣來自黃岡山上清冽的甘泉,純凈透徹,浸潤心田;明日,她將有如一艘承載武夷山水好物的滿帆航船,駛向四方,譽滿天下!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南平:武夷山風光秀美2019-03-14
- 南平武夷山:傳統“柴頭會” 趕集備春耕2019-03-13
- 福建武夷:武夷山生態茶園迎客來2019-02-19
- 兩岸50名青年學子參訪武夷山 重走朱子之路2019-01-28
- 武夷山九龍窠景區:冬日游玩 滿目翠綠2019-01-22
- 武夷山國家公園237名管護員獲贈意外傷害保險2019-01-21
- 武夷山:粗心快遞員丟包裹 多虧輔警撿到歸還2019-01-16
- 武夷山摘得全國“十佳魅力城市”榮譽2019-01-03
- 2018武夷山首屆中華民俗大廟會即將舉辦2018-12-27
- 武夷山極地海洋公園:門票特惠 喜迎元旦2018-12-27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市各校舉行高考百日誓師大會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