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磊) 在老齡化進程日趨加快的今天,高齡、失能、空巢等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養老模式受到極大挑戰,未來的養老怎么走?
養老的本質是“服務”,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真正實現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應創新養老服務方式。近年來,廈門市民政局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讓老人們真正享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紅利,在“智慧養老”中體驗個性化、定制化的養老服務;同時,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大力推進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鼓勵機構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將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延伸到老年人的家中。
技術創新
科技賦能“智慧養老”
1升級智慧平臺 全市智慧養老一張網
想了解自家附近的養老機構?或者是老人居家需要的生活幫助?近年來,廈門市提升養老服務智能化、信息化服務水平,通過“互聯網+養老”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建立了廈門市智慧養老服務與監管信息平臺。除了可以通過一張“養老地圖”清晰便捷地了解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的地域分布和運營情況,老年人需要的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助行、助醫以及精神慰籍等養老服務,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
據介紹,目前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融合了公安、民政、退役軍人等多部門數據,建立了包含全市約40萬廈門戶籍老年人數據、43家養老機構、41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48家農村幸福院、434家居家養老服務站及村改居社區幸福院、30家服務運營商的養老數據資源池。通過智能化技術應用,注重把人性化服務融入數據流之中,通過平臺積極發揮大數據中心、服務調度監管中心、智能終端監測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等作用,建成了較為完整的智慧養老服務基礎數據鏈,實現了全市養老服務監管基本覆蓋。2021年,市民政局聯合“i廈門”完善升級智慧平臺,圍繞“為老服務”和“服務監管”,全市各服務對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各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記錄都可實時掌握。廈門市還開通了養老服務熱線3500011,365天每天24小時在線提供養老服務。
在不久的將來,這張數據網絡還將形成橫向對接廈門“城市大腦”和政府各部門,縱向對接部、省級平臺和市、區、鎮(街)、村(居)四級主管部門,終端輻射連接各養老服務機構、近鄰服務點、居家服務商、社區助老員的智能化養老服務網絡,通過大數據分析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對接。
產品百花齊放 智慧養老飛入百姓家
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5G等技術的發展,還為傳統養老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越來越多的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走進養老機構和尋常百姓家。
比如智慧養老設備之一的智能門磁,如果老人24小時未出門,社區助老員將收到一則預警信息,提醒他們上門回訪,一旦該應用推廣至獨居老人家中,將有利于通過智能看護程序及健康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干預等技術,促使社區養老服務從被動應答轉變為主動看護。而在一些養老機構里,每一位入住老年人都配有專屬手環,能精準掌握老年人的實時動態,實現集成管理、異常報警、無延時語音連線等功能。
即將于今年3月正式開業的泰康之家·鷺園,“科技養老”是其養老理念之一。作為省內第一家真正意義的高端養老項目,這里集合了體檢一體機、離床報警系統、跌倒報警雷達等一系列高科技養老設備。除此之外,一張“智能床墊”可以全方位監測老年人心率、呼吸頻率、上/離床時間、入睡清醒時間等,防范老年人臥床期間的潛在危險。
而在位于島內金山生活區的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專門為老年人設計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通過智能餐盤監測老人的營養攝入,為入住的老年人打造一對一的健康營養膳食服務,讓智慧養老看得到摸得著。
可以看到,隨著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智慧養老模式正在從服務單一的“粗放式養老”向根據老年人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的“精準式養老”轉變,并以低成本、低人力消耗的方式,將社區真正打造成一所“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據了解,目前廈門有2家本土企業智宇、易聯眾被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列入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企業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養老服務促進會日前還成立了智能適老化產品專家委員會,廈門移動、康護在線、云齡、建霖、緯圖等高新技術企業,都紛紛為智慧適老產品設置產品線、提供專項服務,廈門智慧健康養老進入發展快車道。
模式創新
激活養老“神經末梢”
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 鼓勵養老機構拓展居家養老服務
探討“中國式養老”問題、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躲不過、繞不開的首先是一個“家”字。大量“空巢老人”寧可守著冷清的房子,也不愿意住進養老機構,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家”的觀念影響。相關數據顯示,我市有各類養老床位16967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41張,我市老年群體中約3%入住機構養老,7%在社區近鄰享受照護養老,90%以上選擇居家養老。
子女相伴、不離故土、不離親朋,享有尊嚴、不成為負累、優雅老去,是大多數中國老人的心愿,也正是“中國式養老”致力探索解決的課題。
2021年,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首次納入“十四五”規劃,“原居養老”已成為破題養老難的新思路、新解法。
為更好滿足老年人居家安養意愿,福建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去年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廈門市納入全省首批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城市。廈門市民政局抓緊會同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出臺相關政策,印發《廈門市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方案》,遴選象嶼慈愛、國貿康養、老來俏、金霞輝等14家具備較強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參與試點,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將專業化服務延伸到老年人家中,滿足老年期全齡段照護需求,支持老年人根據健康狀況在居家、社區、機構之間接續養老。
根據工作方案,由試點服務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加裝安全扶手、地面防滑等必要的適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安裝包括門磁、煙霧、燃氣感應報警等設備,設有緊急呼叫、語音或視頻通話,以便服務機構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每天24小時動態管理和遠程監護。
同時依托機構專業服務團隊,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照護服務,讓老人在家里也能享受養老機構同樣標準的專業照護,這不僅節省了機構養老的床位費,又能使老年人得到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同時還能滿足老人在家養老的愿望,繼續享受親情陪伴。
據介紹,政府將為本市戶籍兜底保障的老年人提供床位適老化及智能化改造、床位運營和護理補貼;其他老年人則由試點機構提供社會化服務,結合服務項目、服務時間、服務頻次、收費價格等設置個性化、階梯式的服務套餐,由機構與服務對象自主協商確定。截至2021年底,已有674位失能老年人設置了家庭養老床位,另有360位意向老人正在開展前期評估和適老化改造。
支持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專業化、標準化、連鎖化發展
占據老年人養老需求90%的居家養老服務,是廈門市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核心內容。2021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廈門市養老服務相關指標在98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9位,進入全國領先水平。同時,《廈門市支持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專業化標準化連鎖化發展》被評為福建省養老服務改革創新優秀案例。
近年來,廈門市民政局打造“平臺-照料中心-社區服務站-助老員”四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一體化,推進社區助老員崗位工作專業化,將服務理念“標準化”,強化居家養老助需助急服務功能化,先后制定并出臺了居家養老服務相關的多項行業規范和服務標準。其中“社區助老員工作規范”“海峽兩岸養老服務術語對照”“居家養老緊急事件應急助援規范”三項養老服務標準,已通過評審作為廈門地方標準立項。
在市民政局幫助推動下,行業內各頭部企業也已紛紛制訂推行《服務商管理規范》和《服務人員標準化服務規范》,把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融入標準化之中,實施制度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
據介紹,廈門現有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23家,品牌商標10多個。智宇、龍人伍心等本土居家養老服務企業還立足廈門、走向全國,連鎖運營數百家養老服務設施,服務覆蓋全國多個省市數十萬老年人,實現了規模化、集團化發展。
小貼士
智慧養老平臺這樣用
“智慧養老”已集成至“i廈門”政務服務平臺。市民如需了解家庭附近的養老機構,或是老人居家需要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助行、助醫以及精神慰籍等服務,僅需下載“i廈門”APP或關注“家住廈門”微信公眾號,均可通過平臺訪問“智慧養老”服務。老人或家屬也可以直接撥打3500011熱線電話下單,平臺接單后將根據需求情況安排服務人員上門服務,讓老人享受各類居家服務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涵蓋出行陪護、日常體檢、保潔保姆、日常餐飲、上門康復護理等一站式養老服務。
從需求申請、訂單分配、提供服務,到質量監管,完整的服務閉環均在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完成,全過程實現流程化、透明化,不但可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項目,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也變得更加客觀細致、有據可依。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預計重陽節投用2018-08-08
- 廈門市全區今年將新增養老床位570張2018-04-23
- 廈門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 將新建9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18-03-26
- 廈門2017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273萬 增長7.64%2018-03-13
- 廈門未來三年擬建至少五個高端養老院2017-11-15
- 國內首個“城市養老指數”發布 廈門拿下最高分2016-12-1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山海交響 光耀海峽 2021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2022-01-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