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泉州市對外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出口企業從零到近四千家
本報訊(記者王樹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今年前7個月,泉州依然交出了一份靚麗的外貿成績單。來自泉州海關的消息,今年1—7月,泉州市進出口總值為1147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出口777.5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分別高于全國、福建省平均水平12.4、7.4個百分點。
頂住壓力、逆風穩增,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對外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展現自信步伐的真實寫照。1979年以前,泉州只有幾家縣級對外貿易公司,負責收購貨源,提供給省級和廈門進出口公司作出口,根本談不上對外貿易。改革開放以后,位于海防前線的泉州,克服發展的不利因素,充分抓住中央賦予廣東、福建的特殊政策,發揮僑鄉優勢,靠“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土地開發邁大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泉州特色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據統計,去年全市實現自營出口值1193多億元,外貿總量約占福建省的16%,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14位,出口貨值超3000億元。
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不僅體現在規模上,產業優勢也十分明顯。在泉州市出口商品中,七大類傳統產品出口占70%,其中鞋服出口占56%。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泉州市已與20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東盟是泉州市第一大貿易市場,占比23%,歐盟、美國分別列第二和第三位。經營主體日益壯大,泉州市擁有出口企業3900多家,出口超億美元企業有16家,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有51家。外貿業態創新發展,泉州石獅服裝城成為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石獅、安溪成為省級外貿轉型示范縣,全市擁有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7家,占全省60%,跨境電商出口業績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泉州市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一場推動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行動正如火如荼展開。當好“商品總經銷”,創新拓展市場模式,2009年以來,泉州市持續開展泉州品牌“境外行”“海絲行”“香江行”活動,通過政府引導、商協會參與等形式,每年組織近4000家次企業參加境外500多場展銷活動,組織超1500家次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東盟博覽會、進口博覽會等境內展會活動,在廣交會上率先設立“泉州品牌展示專區”,提升開拓市場實效。持續辦好中國(晉江)國際鞋業(體育產業)博覽會、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等展會,為企業拓展市場搭建平臺。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建設境外生產加工基地或商品分撥中心,搭建境外營銷網絡,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七座廟宇奉祀三太子 哪吒信仰泉州古已有2019-09-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