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新聞網訊 (記者 闕國豪 通訊員 黃水林 李紹煒) 農家土雞、宣和米凍、野菜湯……昨日中午,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村民曹元珍正在培田古村落旁的自建房內,為一批來自深圳的客人做午飯。
曹元珍幾年前在造福工程的幫助下,蓋起了三層樓房。住進了新房,但生計卻未見好轉,因建房借了不少錢無力再開發農家樂。直到2013年,她入股村里的融資擔保基金,不需擔保就順利貸到了5萬元,做起了農家樂。去年,她的農家樂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實現了脫貧致富。
近年來,連城以被列入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契機,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針對貧困戶致富難、因病致貧面廣、幫帶無力的問題,從產業驅動,政銀互動,政府、保險企業、醫療機構三方互動,干部幫扶帶動等四個方面借力,形成“四驅”模式,不斷增強貧困戶內在脫貧動力。
此前生活陷入貧困的北團鎮車上村的李德生,得益于縣里出臺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政策的優勢,成了遠近聞名的“鴨司令”。這兩年,他先后養殖銷售白鴨1萬多羽,年均增收近10萬元。近年來,連城脫貧攻堅從“輸血”轉向更注重“造血”,通過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解決“造血不足”問題,催生貧困戶的發家致富動力。如,連城地瓜干協會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特色產業”的模式,帶動2000多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1.5萬余元。依托特色農業產業,借力互聯網電商平臺,一批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難賣”問題,實現了增收致富。此外,連城還通過發展光伏產業等,拓寬了產業驅動帶動致富的渠道。
像曹元珍一樣,得益于連城金融扶貧新舉措,“致富無源”的群體越來越小。近幾年,連城探索各類金融扶貧模式,研究制定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全面實施小額貼息貸款扶貧。在全縣建立了16個村級(合作社)融資擔保基金,著力優化農業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探索推進小額信貸額度轉讓金融扶貧模式,支持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旺農貸項目在全縣農村淘寶店開展免抵押、免擔保貸款……“連城金融扶貧已經向縱深推進,適用于各類貧困人群的金融措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受益。”連城縣深改辦的有關負責人說。
在注重“造血”功能培植的同時,連城從體制機制入手,充分運用好幫扶帶動功能,從根本上扭轉“幫帶無力”的問題。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病無法脫貧問題,目前,連城縣正在制定醫療扶貧擺脫“因病致貧”的政策,以期通過政府與保險公司、醫療機構三方互動,構建政府托底、社會參與、聯動推進醫療扶貧工作機制。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一司機超員瘋狂倒車想逃 乘客“出手”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