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1號線開通在即,地鐵專項考察組工作人員來到東街口站明察暗訪
海峽都市報記者 王林成 楊永敏/文 黃啟鵬/圖
福州市委書記倪岳峰多次強調,要建立一線考察干部機制,把有功之臣優先使用,把不敢碰硬、工作不力的干部堅決作出調整、進行嚴肅問責。
12月15日,傍晚,天色漸暗。顧不上疲累,湯國勤一回辦公室,就掏出筆記本,把一天在地鐵工地記錄的情況,錄入電腦、歸檔整理、上傳照片……不知不覺已近晚8點。而在福州市委組織部,辦公室里燈火通明,大伙都在忙碌著。
眼下,福州一線考察已覆蓋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是不是真抓實干?在一線見真章。
考察在地鐵一線 壓力大,推動也大
12月18日,福州地鐵1號線通過專家評審,距離全線通車試運營又邁出重要一步。
“一線考察,肯定要下一線。”參加一線考察的市委組織部干部湯國勤說,現場跑多了,和工人交朋友,從方方面面了解工程進展、干部作為情況,心里也有數了。考察干部表現、反饋相關問題都更準確、順暢了。
福州市地鐵公司黨委副書記程鵬是被考察對象之一,談起一線考察干部,他說,一開始感覺壓力大,但后來,反而覺得輕松了。
“地鐵是百日攻堅重點,公司每個領導都有責任項目,一線考察,大家都很緊張。”程鵬說,但隨著工作的推進,大家發現一線考察干部的機制,對地鐵建設提速推動很大。它激發相關干部提高效率,提振精氣神,相關區縣和部門能主動靠前服務,拆遷、審批等環節明顯加快了。
“地上地下擰成一股繩,工作就變得好做了。”他欣慰地說,目前,地鐵公司和其他責任單位的所有節點任務,都是提前完成。
強化壓力傳導 健全倒逼機制
馬上就辦。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一線考察干部地鐵項目專項考察組迅速成立,福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吳深生擔任組長,組員精簡干練。
如何一線考察?
真抓實干。謀定后動亮招數,重點抓緊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旁聽列席,參加項目建設協調會、調度會;二是下沉一線,明察暗訪;三是節點對賬,按限定時間節點逐項核實比對任務完成情況。
利劍高懸、教鞭緊握,讓一線干部切實感受壓力,激發動力,增添活力,這是推行一線考察干部機制的明確目標。
通過“三單”管理 是否馬上就辦一目了然
簡單、可操作、管用。不斷總結完善,一線考察干部工作,已覆蓋到百日攻堅、防汛抗臺、招商引資、治堵、南北火車站治理及水系治理等各項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線考察干部水系治理考察組的陳鈞說,“水系綜合治理,涉及內澇、內河等,細化分解后,有上千個項目。”
為了盡快補齊專業知識短板,福州市委組織部依托原有的“星期四課堂”平臺,邀請水利、建委、統計等方面的專家,每周四給大家“充電”,教大家如何考實考準。
三分之二人員下到一線,三分之二工作時間用在一線……幾個月來,通過一線考察,在市委組織部生成了一份份干部實績檔案,記錄著每一個項目和每一位一線干部的“責任清單”“問題清單”和“成績單”,是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一目了然。
科學評判干部、精準培養使用干部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帶來的必定是選人用人的風清氣正和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據了解,市、縣兩級在一線作出實績的幾十名干部,近期得到了提拔重用。
參評故事贏得超百萬點贊
“馬真”十大故事評選活動,現已刊發10條故事,涉及地鐵、交警、城建、園林、征遷等領域,累計投票數、點贊數不斷破新高。截至昨晚10時,點贊數破百萬,投票數超36萬。
根據本次評選的抽獎規則,連續7天登錄并簽到“智慧城市·福州印”APP的,將有機會抽取價值3000元的手機大獎。昨日,手機號為150××××8277的用戶,前往領取這份幸運大獎。這名幸運用戶姓謝,來自地鐵系統。
組委會提醒,登錄并簽到的時限要求為連續7天(周一至周日),若其間有間斷,就會錯失被抽取這份幸運的機會。本周日,將抽取手機大獎的第三名“幸運兒”,敬請期待。
(袁麗群)
責任編輯:楊林宇
- “馬真”故事短視頻今上線2017-01-06
- “馬真”故事投票 截至本周六2017-01-04
- “馬真”故事:內河治理2016-12-28
- “馬真”故事:鼓樓拆遷“三宗最” 2016-12-27
- “馬真”故事:福州治澇“加減法”2016-12-26
- “馬真”故事:從知道海到濱海2016-12-23
- “馬真”故事:城管隊長“釘釘子”2016-12-22
- “馬真”故事:再難也要拿下“達上”2016-12-20
- “馬真”故事:57次登門暖“遷心”2016-12-19
- “馬真”故事PK激烈 點贊數超45萬2016-12-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