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格桑花開!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雄偉的尼洋河峽谷間,綠水悠悠,青山如黛,花開似星。新改造的國道318林芝至拉薩公路在藍天白云下蜿蜒而去,黝黑的路面在旭日下光芒四射。全長400多公里林拉高級公路通車后,拉薩至林芝的通行時間將從大約8小時縮短至5小時以內。
遠眺已融為大自然一道亮麗風景線的林拉公路二期工米段三標項目一隅
7月26日,記者來到位于工布江達縣的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二期)三標建設工地。公路兩側,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的職工正在一點點收集邊坡散落的鵝卵石,并仔細清理、清洗各個角落,準備迎接最后的交工驗收。一年多來,他們傳承“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精誠一致,攻堅克難,在工期極度緊張、環境極度艱苦的條件下,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在林拉公路建設中一馬當先,為企業贏得了無上榮耀。
近日,電影《戰狼2》火爆全國,強大的祖國,還有中國軍人的氣魂讓觀影愛國群眾充滿了自豪與感動。在記者看來,雖然已經從鐵道兵轉制為企業員工三十余年,但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的建設者們,依然留存著軍人的血性、責任和擔當,在林拉公路的建設中,淋淋盡致地展現出了如“群狼”般的智慧與勇氣。
突擊 風雨如晦匠心存
“剛來這里的時候,我和幾個副經理搭了幾個帳篷,帶了幾臺小發電機,啃著干糧,喝著河溝里的水,撐起‘黨員突擊隊’的旗幟就開始建家了。”回憶起進場之初,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林拉公路二期工米三標項目部經理王均博記憶猶新。
據王均博介紹,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工布江達至米拉山段第三標段,位于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境內,線路向西北沿尼洋河河谷布設,起于金達鎮,止于加興村,線路全長約14.9公里,于2016年1月20日中標。
在此之前,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已經圓滿完成了林拉公路一期的施工任務,受到了西藏自治區各界的高度好評。此次中標林拉公路二期工程,對于中鐵十五局來說同樣意義重大。
“必須全線領跑,為公司在西藏市場的滾動發展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王均博堅定地說。
但困難卻顯而易見。由于中標時間臨近春節,而合同工期又只有短短十八個月,在一年半的合同工期內,建設者們需要面對兩個冬季。一到夏季,尼洋河河谷又極易爆發洪水。以王均博為首的項目部領導班子意識到,要打好這場“戰役”,必須要超前謀劃。
管理團隊
時間緊得連春節也顧不上回去了!王均博帶著項目部廣大干部職工迅速趕赴工程所在地工布江達縣金達鎮,冒著凜冽的寒風和鵝毛般的大雪,搭起帳篷就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有天晚上風特別大,早上一起來,帳篷全都吹沒了,大家都是露天睡著。”王均博笑著說。
深一腳淺一腳,建設者硬是在荒無人煙的河谷中,將一座座場站拔地而起,一條條施工便道漸漸成型……短短兩個月時間,項目部就高標準完成了大部分臨建設施的建設,并于2016年3月18日開始了正式施工。這個日子,與318國道的命名也不謀而合,真是一個好彩頭!
但是,困難依然接踵而至。
一是物資極度匱乏。據了解,整個西藏只有兩家水泥廠,產能十分緊張,項目部大部分水泥都要從西藏以外采購運輸。隨著國家大力整頓交通運輸秩序,運費也一步步攀升。各種設備的零配件從內地空運到項目部也需要七八天時間,如果是走陸運,甚至需要15天以上。
二是施工條件極不完善。剛開始,項目部千方百計協調,在業主的大力支持下,電力部門為項目部開通了“大電”,但電壓卻極不穩定。
不打無準備的仗!為了保障生產,項目部對各項工作進行了精心謀劃,在物資備料方面下大功夫,所有的重要設備零配件、易損件都按雙份配置,施工模板作了充足的配備,同時購置、租賃了大量發電機。
“施工高峰的時候,我們投入了20多臺吊車,80多臺發電機,單碎石場就投入了3臺500千瓦的發電機,油費增加成本達200多萬。”項目部總工程師田新說,“這些都是必要的增加,因為我們不僅要創造經濟效益,也要創造社會效益,為企業信譽負責,不能一味地節約成本。投入不足,施工受阻,到時候損失可能更大。”
田新告訴記者,就連施工便道的鋼便橋,項目部都按照永久用橋的標準來建造。果不其然,在2016年汛期,林拉公路全線多處鋼便橋被洪水沖毀,得益于前期謀劃到位,三標項目部管段內的鋼便橋都安然無恙。
提起這次汛期,也是對項目部施工謀劃與組織的一次巨大挑戰。項目部管段內有橋梁21座,總長度達4.2公里,汛期一旦來臨,水中樁施工就很難開展,后期架梁施工也可能受阻。為此,項目部又迅速組織勞動競賽,全面推進各項施工生產任務,重點抓搶水中樁基施工。
攤鋪瀝青下面層
“機器24小時連軸轉,我們也24小時跟班作業。”技術員王建軍說。
與此同時,項目部全面推進制T梁生產。2016年4月15日,梁場投入生產,到10月份,當地氣溫迅速下降,項目部又精心準備了保溫設施,燒起鍋爐為梁體預制保駕護航。到10月21日,項目部就完成了全部1512片T梁的生產任務。這樣的速度,即便是在內地,也是相當高效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項目部產值一路領先,最多的一個月完成產值1個億,在業主綜合評比中連續兩次獲評第一名,獲業主獎金140萬元。此外,項目部還榮獲2016年全線唯一先進集體稱號,是全線11個標段中唯一沒有被業主約談法人的單位。依托林拉三標優異表現,中鐵十五局集團在西藏地區獲“AA”級信譽,在所有參評企業中總分位列第二位。
拼搏 一路荊棘一路歌
為了西藏人民的交通事業和企業的信譽,建設者們承受了太多艱辛。
乘車沿著建好的路基一路前行,平穩順滑的路面讓記者感到十分舒適。到一處路基下車后,項目部副總工兼安質部部長李學東正在對道路各個部位進行自檢,準備迎接交工前的第三方檢測。連日奔波于工地,他的臉曬得黝黑發亮。李學東告訴記者,本來他對高原環境施工已經適應的差不多了,今年春節項目部放假,他休假后回工地,結果就又感到了頭暈,發悶。
項目部副總工兼試驗室主任劉玉喜承受的痛苦更大:“剛來的時候,嘴唇裂了,每天早上流鼻血,從開工到現在就沒斷過,一回到內地,癥狀立馬消失。”
水中施工
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無論環境多么惡劣,中鐵十五局二公司的建設者們始終堅守崗位,勇往直前。
“雖然上個樓梯都喘得不行,但缺氧不缺精神,發揮黨員干部,尤其是老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了西藏人民的交通事業,為了公司的發展,總要有人來做這些事情。有信仰,故無畏!”項目部書記張國文說。
作為項目部工區負責人,副經理徐永平是一名“老鐵道兵”。已經59歲的他剛來西藏一個星期,鼻子碰一下就流血,摸都不敢摸;嘴唇也全部潰爛了,脫了三層皮。適應了以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施工生產中,無論刮風下雨,總是一大早就來到工地上,隨時靠前指揮。為了盡快搶出噶木村大橋水中樁,徐永平更是忙得連回項目部吃飯都顧不上,有一次現場盯著樁基施工,時間緊就把飯盒放到挖機的料斗里從河岸遞到河中間,竟然站在河中間吃飯,吃完了又接著干。施工班組的負責人如是說,“跟著徐經理這樣認真負責的人干活兒,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工期實在太緊張了,不加班加點不行。這估計是我最后一個項目了,一定要干好,站好崗,光榮退休。”徐永平說。
作為“鐵二代”的王建軍也繼承了父親的精神,即便是零下10幾度的夜里,連軍大衣都無法御寒,他也堅守在崗位上,時刻緊盯作業,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在2016年汛期的一天夜里,暴雨傾盆而下,還有一根樁必須盡快澆筑完成,但河谷中的水位已經漫過了便道,罐車司機一看傻眼了,不敢過去。王建軍心急如焚,考慮到樁基澆筑必須具有連續性,施工過程的旁站監控也十分重要,一旦出了差錯,損失將高達10多萬元。想到這,他果斷沖了出去,憑著記憶中對便道位置的把握,一點點引導著罐車司機在水中前行200多米,終于順利完成了樁基澆筑。
“其實也沒那么危險,施工便道的地形我都爛熟于心了,司機看著我站在水里,有參照物就知道大概水深,心里有底。”王建軍說。
擔當 格桑花開心若雪
在王均博看來,林拉公路二期三標項目之所以能全線領先,靠的就是能吃苦、敢擔當的團隊精神。
為凝聚大家的戰斗力,項目部高度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在高原上施工,所有人身心都十分疲憊,一是要在生活上盡量關懷大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不管多困難,我們項目部工資都是按時發放,還經常在節假日舉辦各種活動,為職工提供定期體檢;二是在工作上時刻了解大家的思想動向,幫助大家成長。”張國文說。
路地共建
在項目領導班子的以身作則與殷切關懷下,項目部全體干部職工都迸發出了高度的責任感,以最嚴格的要求,做好施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要做好質量控制,執行力是關鍵。”作為安質部部長,李學東對質量安全控制尤其專注:“在標準控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進一步把標準提高。哪怕是隱蔽工程也嚴格要求,譬如排水溝的混凝土澆筑,很多人看來是無所謂的,但我們要求模板必須平滑,加固到位,避免漲模、平順度不夠。任何部位,不按照規范施工,立即返工。”
為了從源頭控制施工質量,劉玉喜也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每天不停地跑現場,對路面壓實度等進行現場取樣測量,現場試驗。雖然負責的是試驗室,卻和施工人員一樣曬得黝黑。
“譬如墩柱施工,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的話,就可能造成外觀缺陷,混凝土不密實,所以必須在現場檢測,及時發現,一旦有問題就及時重新調配。試驗室就是質量控制的源頭,如果源頭不合格,出來的成品肯定不會太好。”據劉玉喜介紹,項目部為試驗室的配備也相當“給力”,最高峰配備了15名工作人員。
作為鐵道兵精神的傳承者,中鐵十五局集團二公司的建設者們也展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項目建設與扶貧緊密結合,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項目一開工,張國文就密切聯系當地群眾,與沿線少數民族同胞結下了深厚友誼。項目部先后幫助金達村、杰朗村修建了水泥路;向工布江達縣中學捐資3萬元改善教學條件;給金達鎮小學捐助一批價值6000元的圖書文具體育用品;定向扶貧金達鎮達金村,與兩戶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引導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同時向藏族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遠眺已融為大自然一道亮麗風景線的林拉公路二期工米段三標項目一隅
圣潔的高原,需要精心的呵護。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項目部也進行了精心謀劃。“施工便道盡量走紅線內和坡腳,多利用地方道路,減少破壞;清表土全部集中存放,臨建用地后期復耕植草;采用三級沉淀池,過濾后的水重新利用;路基兩側碎石全部清理干凈;邊坡植草只要不下雨,就及時灌溉,確保長勢良好……總之一句話,就是除了修好的道路,其他地方要和沒動過完全一樣。”田新說。
2017年以來,在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西藏自治區交通廳、業主以及中鐵十五局集團公司、公司領導的大力關懷與支持下,項目部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橋面系施工、路基附屬工程等均已順利完成,內業資料整理與施工隊工程款結算進展順利,工期、安全、質量目標零拖欠,各項經濟指標運行健康。項目團隊得到業主的高度認可,項目經理王均博、總工田新、試驗室主任劉玉喜、副經理黃河、耿振均被業主評為了全線先進個人。
“你看路基兩側的邊坡,再過一個月,格桑花會更加茂盛,這條路就會更美麗了。”王均博笑著說。
遠遠望去,南迦巴瓦峰破霧而出,披著太陽的光輝靜靜俯視大地;林拉公路如一條巨龍朝著夢想的遠方不斷延伸,道路兩側茂密的綠草中,各色花朵破土而出……對于中鐵十五局集團的建設者而言,他們的征途,必將永遠與榮耀相伴
責任編輯:王姍菲
- 最新產業資訊 頻道推薦
-
摩拜單車引領“中國智造”走向全球 正式進入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