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時指出,“進入第三季度,經濟不僅延續了上半年的發展勢頭,又出現了不少積極的變化。其中,工業增速、企業效益、投資企穩回升,尤其是民間投資止跌回穩,社會預期得到一定的改善。”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從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的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來看,我國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出現了明顯回穩的跡象。
具體看,9月份制造業PMI為50.4%,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擴張,生產和需求增長平穩,有階段性趨穩的跡象。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比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在53.0%以上景氣區間;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1.1%,高于上月1.7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
同時,9月份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0.1%,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份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受相關政策支撐,預計未來經濟數據將繼續好轉。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和《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永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響未來經濟走勢的因素比較多,一是金融環境是否能夠繼續保持良好;二是房地產業是否能夠良性運行;三是國際市場需求狀況能否改善;四是國內需求能否擴大,新的消費增長(愛基,凈值,資訊)點能否形成。上述因素沒有完全明朗之前,對未來經濟趨勢還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廣證恒生分析師蘇培海表示,從目前的政策動向來看,未來將繼續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繼續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穩健,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倒逼企業改革創新。8月份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寬松周期延長;另外美國經濟數據雖喜憂參半,但加息預期升溫,貨幣政策寬松短期無望。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銀監會規范委托貸款 外資銀行或成重監對象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